1、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一句著名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自2017年西安推出号称史上最宽松的落户政策以及“23条人才新政”后,截至目前,超过100座城市跟进发布人才引进政策,形成了城市间“抢人大战”一浪高过一浪的格局。
据统计,2017年,人才新政主要以少数二线城市为主,很难看到一线及三四线以下城市的身影;但进入2018年后,不仅北上广深开始局部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就连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发布了人才新政。
2019年,尝到甜头的城市继续调动更多的资源用于“抢人大战”,截至目前,今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从力度与数量看,刷新历史记录。你方尚未唱罢,我已急急登台,各城市吸引人才的标准继续降低,学历要求越来越低、年龄要求越来越宽、家属随迁的要求越来越松,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劳动力之争。
3月18日,河北省会石家庄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我市城镇落户限制的实施意见》,取消在城区、城镇落户“稳定住所、稳定就业”迁入条件限制,群众仅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向落户地派出所申请户口迁入市区、县(市)城区和建制镇,配偶、子女、双方父母户口可一并随迁。
这一政策的实行,彻底颠覆了我国实施了几十年的户口准入方式,由审批制改成了登记制,真正实现了“零门槛”落户,将“抢人大战”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这都零门槛了,其他城市的抢人举措还能怎么创新呢?只能倒贴了。
4月19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发布了《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3年以内)毕业生,在试点范围内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可在呼和浩特科技城范围内半价买房。
4月21日,宁波表示,高层次人才不仅发放15-8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于自引进之日起3年内,在宁波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的各类人才,还给予购房总额20%,最高20-60万元的购房补贴。
4月24日,苏州吴中区发文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房源面向优质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定向优惠出售;符合购房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经认定后给予优购房实际销售价格20%-30%不等的折扣奖励。
2、为何城市间的“抢人大战”突然在房价上做起文章了?
此前的“抢人大战”囿于户籍制度的束缚,落户是吸引人才的最大障碍,因此降低落户门槛成为“抢人”最大的竞争砝码。
然而,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除了超大型城市,其余的大中型城市都要放开落户政策。
这意味着,与之前“限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战略不同,今年国家开始实施“大国大城”的城镇化战略,并首次提出限制“收缩型城市”的增量规划,因此下一步存量人口将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人口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城镇化的策略因何突然从分散转向集中?
原因无外乎两个“跟不上”:户籍跟不上人,人跟不上地。
其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落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末,我国大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59.58%,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43.37%,两者相差16.21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高达2.86亿。
有相当多的人在大城市打工,被计算在常住人口里,但是他们并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城市稳定的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无恒产者无恒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理应由贡献者来共享。
其二,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
2016年,国务院有一项关于12个省会城市和144个地级市的调查显示,省会城市平均规划4.6个新城(新区),地级城市平均规划1.5个新城(新区)。要达到这些新城、新区的预期规划目标,总共需要住进去34亿人口。
34亿人口是什么概念?也就是中国目前人口的2.5倍,地球人口的一半吧。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渐行渐远。80后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批人,总数是2.28亿,随后一代比一代少,90后是1.74亿,00后是1.26亿。根据生育率和年龄结构,中国人口大致在2028年前后达约14.4亿峰值,然后开始减少。
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新城规划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根据历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我们发现2010年到2016年,在剔除掉因行政区划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的50个城市后,剩下的633个城市中有246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出现下降,占38.86%。
跟大家第一印象不同的是,大城市也出现了人口密度下降的情况。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从2010年的3157.66人/平方千米降到了2795人/平方千米,是所有类型的城市中下降最多的一类城市。
2000年,中国城区人口为38823.7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2113.7平方千米,2016年,城区人口达到40299.17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4331.47平方千米。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增加3.8%和145.69%,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财物,那就需要计算经济账,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道路、路灯、管网、绿化、排水、公园、公交、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而且这些公共服务每年都有折旧,需要定期的维修维护,享受这些公共服务的人群越多,政府的投资越划算,如果人口城镇化大大落后于土地城镇化,那么这笔经济账就会变得收不抵支,这样的投资就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因为债要后人偿。
与其在城市人口密度趋于下降的当下继续规划新区、建设新城,浪费公共资源和政府财力,不如把人口更多地集中到大城市里去,共享大城市的基础设施,从规模效益中要红利。
3、人是城市的主角,人口众多意味着城市的分工会更细,经济会更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从降低落户门槛到房价倒贴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政策要考虑连续性,既要考虑吸引人才进来,又要让人才留下来。
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刚毕业或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而落户政策(28.8%)以及针对性的激励补助(13.0%)排位偏后。
放开户籍政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大学生对就业城市的选择范围更广,“用脚投票”更方便更容易,因此会更加注重就业的薪资待遇、后续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这样,拥有成熟的产业、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公共服务的城市就更具吸引力,而这样的城市也是高薪工作机会集中地。
4月23日,腾讯理财通联合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腾讯网企鹅智库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月薪过万人数占比城市最高的前六名依次是:上海(35.09%)、北京(35.07%)、深圳(26.91%)、南京(19.37%)、杭州(18.60%)、广州(14.74%);而薪酬水平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是: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与此同时,工作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月薪过万人数比例仅为22.44%。
这三个数据说明:
中国很大,月薪过万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普遍;
年年都涨工资没那么容易,工作经验对月薪过万影响非常有限;
想要得到高薪,经济环境、工作地域、从事行业等因素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你想拥有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最容易的机会是刚毕业就在大城市从事月薪过万的工作。
人口跟着产业走,真正吸引人才的还是成熟、高效的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人才自然会慕名前来,否则花费大量成本“抢到人”却留不住人。比如资源枯竭型城市,房价变成白菜价,人口也留不住,而是流动到有更多更好就业创业机会的城市里去。
成熟的产业集群、高薪的就业机会、众多的创业机会,可以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而只是放开户籍与房价打折可能只会吸引周边小城市的人口。比如,2018年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000.37万人,比2017年末净增加38.70万人,但2018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864.40万人,仅比2017年末增加28.96万人,全省增加的人口少于省内城市增加的人口,这说明西安的人才新政对省内其他城市的人口形成了虹吸。
只有把城市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根据合理的资源容纳能力招徕人才,形成产业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杭州对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是搞政策的短促突击,而要归功于长期的商业文化底蕴和“浙江模式”的厚积薄发。
根据《2019国人工资报告》,杭州是月薪过万人数占比较高的城市,而互联网又是薪酬最高的行业,所以杭州在户籍政策放开之后,吸引更多的是全国而来的人才。2018年末浙江常住人口5737万人,与2017年末增加80万人,其中,杭州常住人口980.6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33.8万人。杭州新增人口只占浙江全省新增人口的一部分。
房价五折与月薪过万,当下确定的一次性激励与未来不确定的长久激励,你会如何选择?
台州房产网开设的房产学校栏目,由首辅房地产协办。房产学校栏目的内容,涵盖买房故事、卖房故事、租房故事、营销讲堂、楼盘轶事、故事连载等相关内容,敬请关注。
网站声明:
本栏目编辑的故事,虽然选材于生活,但已纯属虚构,如有类同,切勿对号入座。
本栏目故事编辑过程,如涉及相关方版权内容,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网站将在最快时间内纠正。